遏制企业肉类掺假,上海海关制定两项动物源性成分检测国际标准
10月28日,遏制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海关了解到,企业近日,肉类上海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以下简称“食品中心”)主导制定的掺假成分两项食品和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实时荧光PCR检测国际标准《火鸡DNA检测方法》(ISO/TS 20224-8:2022)和《鹅DNA检测方法》(ISO/TS 20224-9:2022),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上海 这两项国际标准是制定通过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火鸡和鹅特异DNA片段,从而鉴定食品和饲料中动物成分的两项种类。该方法标准的动物建立有利于遏制企业肉类掺假的行为,对保障全球肉类真实性和饲料安全将会发挥重要的源性技术支撑作用。 用低价肉冒充高价肉,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肉类掺假一直是国际影响食品质量与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快速、标准有效、遏制准确和可靠的企业检测技术是有效监管肉类掺假的关键手段。”标准制定主持人上海海关食品中心潘良文研究员说,目前国内现行的动物物种鉴定标准繁多,方法不统一,影响了国际国内贸易和执法监管。因此,建立一个权威且国际通行的检测标准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为此,从2014年起,上海海关食品中心在ISO组织的支持下开始制定肉类真实性鉴别国际标准,ISO组织设立了工作组ISO/TC34/SC16/WG8(食品委员会/分子生物标记分技术委员会/肉类鉴别工作组)。经过数年努力,2020年7月,该团队主导完成ISO/TS 20224-1~7: 2020食品和饲料中牛、绵羊、山羊、猪、鸡、马和驴等7项动物源性成分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由ISO组织正式对外发布,并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为保障国际贸易的正常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该研究团队再次推动该系列标准扩容,研究完成火鸡和鹅动物源性成分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并建立国际标准。 据潘良文介绍,该系列国际标准中建立的食品和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结果不易受到食品加工方式的影响,还可以检测经过热处理的肉制品,稳定性、准确度更高,是在国际上首次建立的动物成分检测的ISO标准。 当前,ISO/TS 20224系列国际标准已囊括对牛、绵羊、猪、鸡、山羊、马、驴、火鸡和鹅等9种动物源性成分检测,基本覆盖了当前市场消费量较大的畜禽肉种类,系列国际标准的建立对保障全球肉类真实性、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推动肉类食品鉴别和打假具有重要意义。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花费超2200亿美元?卡塔尔或打造“史上最贵”世界杯!远超近八届世界杯成本总和?怎么花掉的
- 旭辉控股集团前2个月累计合同销售额约128.3亿元
- 河南南阳:新市民购房补1万元 公积金最高可贷80万元
- 中天钱多多5月5日市场观察
- 第六届海南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举办
- 北京健康宝遭受来自境外网络攻击,外交部回应
- 克宫:尚未就普京是否亲赴G20作出决定
- 一季度净利下滑逾两成,“宁王”再遭高瓴资本减持
- 机构报告:2030年中国集中式长租公寓需求将超1200万套
- 政治局会议释放重要信号,这些领域值得关注
- 医保局、卫健委发布国家集采胰岛素落地措施
- 运城网民称“婚姻登记流程繁琐”,官方:需持婚检证明登记结婚
- 小米集团-W三季度经调整净利约21.17亿元 环比增长1.7%
- 海航系六家上市公司易主,偿债主体信托更多细节披露
- 银保监会消保局发布风险提示 从五方面提醒消费者理性投保
- 外交部:北京健康宝遭境外网络攻击,中方将继续做好网络安全防护
- A股突破5000家:不仅仅是量增,更是质的飞跃
- 借力中国“码农”反攻特斯拉,大众汽车在华设立软件公司
- 宁德时代:已与客户重新协商价格,预计下半年供需关系好转
- 北京银保监局:稳步加大信贷资金投入 助力北京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