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野家要将花丸乌冬面撤出中国,最后一家门店暂无关闭通知

知识 2025-07-06 19:06:10 364

据日经中文网报道,吉野日本吉野家控股在临时报告书中公布,花丸后旗下品牌“花丸乌冬面”将退出中国市场。乌冬

目前,面撤门店该品牌在中国仅剩1家门店位于上海美罗城。出中而上海的国最关闭花丸乌冬面运营子公司花丸餐饮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最早将于2022年内清算。报告书预计,暂无伴随花丸乌冬面退出中国,通知资产减值损失等将对公司业绩造成轻微影响。吉野

花丸餐饮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对界面新闻称,花丸后目前看到相关信息,乌冬但是面撤门店公司还没有正式的公告发布。而目前上海仍然在营业的出中花丸乌冬面美罗城门店工作人员称,暂时没收到公司要关店的国最关闭通知。

吉野家官网显示,暂无花丸乌冬面于2000年在日本成立,主打赞岐乌冬面、关东煮、天妇罗、炸鸡以及日式咖喱饭等。官网宣称,花丸乌冬面采用中央厨房配送生面以及自动化生产以提高效率和维持品质稳定,在门店内则采取半自助自选模式,方便客人自主点单,以进一步提高翻台率。2019年巅峰期时,花丸乌冬面在日本门店突破500家。

花丸乌冬面于2011年进入中国,首店开在上海美罗城商场。在上海正式开店前,花丸乌冬面曾在上海世博会上进行过半年的试营业,试营业期间约有20万消费者光顾,这样的人气使得花丸乌冬面最终下定决心开出正式门店。上海之后,花丸乌冬面还拓店至青岛、武汉、深圳等5个城市。2018年,它在中国门店数曾增至37家。

可惜好景不长,临时报告书提及,在低价面产品较多的中国,花丸乌冬面与对手相比在价格竞争力优势不大,同时没有很好地抓住中国当地的需求,盈利能力逐渐恶化。

此外,随着新冠疫情爆发,顾客人数减少也影响了业绩。为应对疫情,花丸乌冬面选择了关店止损,在2021年5月退出了福建省。去年位于上海的首店也曾传出关店消息,不过后来辟谣称只是进行门店装修及升级。

中国市场之外,花丸乌冬面也曾在2015年和2018年分别进入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市场,店铺一度达到50家左右,但随后都折戟而归。随着陆续退出东南亚和中国市场,意味着花丸乌冬面的海外店铺归零。

不止花丸乌冬面,其兄弟品牌吉野家在中国也正在加速“褪色”。

最近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官网的一则股权交易信息显示,上海锦江国际餐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拟转让上海吉野家快餐有限公司9.815%股权,转让价格821.73万元。

与股权交易信息一同披露的,还有上海吉野家近两年糟糕的经营情况。数据显示,上海吉野家2021年实现营收4521.07万元,净利润亏损99.18万元,负债总计1914.68万元;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863.57万元,净利润亏损534.94万元,负债上升至2281.56万元。

吉野家和花丸乌冬面的“下坡路”现状,某种程度上也是日式快餐在中国市场的缩影。

作为日本快餐界的头部品牌之一,吉野家创立至今有超过100年历史,跟肯德基、麦当劳一样,它标榜的标准化曾是中国餐饮参与者学习的榜样。吉野家以招牌牛肉饭为主打单品,这种只做基础畅销款,采用中央厨房制作及配送,以简化制作流程的方式,很大程度减少消费者的决策时间,提升效率之余,也提高了翻台率。

只不过发展至今,日餐已不像此前那样笼罩着光环,生存空间遭受挤压。消费者对口味的疲劳,品牌老化,菜单更新慢,寻求差异化的购物中心追求更年轻潮流的餐饮品牌等,这些都是吉野家不再红火的原因。

更为重要的是,吉野家产品的可替代性不低。如果要吃米饭套餐,在和合谷、真功夫、乡村基,甚至肯德基等都能找到不少的选择。在外卖平台上,也有丰富的快餐品类,人们几乎没有继续坚定选择吉野家的理由。

此外,在疫情困扰下,吉野家在日本本土大本营也不容乐观。据吉野家控股发布的2020年财报,公司净亏损高达7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5亿元)。在日本,由于上班族和学生是公司主要目标客群,但疫情导致更多人居家办公学习,使得吉野家营业额大幅下降。这样的背景之下,放弃花丸乌冬面的海外市场实属无奈的自救之举。

本文地址:http://zenduder.com/html/453d6799479.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汪小菲退股麻六记关联公司,盘点汪小菲商业版图

钙钛矿合作方履历被打假 奥联电子股价连续“闪崩”

哮喘儿童可以运动吗?医生这样说→

A股电信运营商股价集体走强 ChatGPT想象空间或重塑三巨头估值体系

为投资者捕捉多资产良机 邹维娜加盟华安基金后首次“挂帅”

土特产不“土” “枸杞之乡”强化产业科技“芯”

奥联电子“闪崩”背后 中信建投机械首席吕娟曾深夜电话会推荐

又有公司曝光“新材料”!“钙钛矿大神”涉嫌履历造假, 大牛股2天大跌28%,本人发声:不想介入口水战

友情链接